植物資料 |
|
種 名: |
紫葉小檗 |
學(xué) 名: |
Berberis thunbergii cv.atropurpurea |
別 名: |
紅葉小檗 |
科: 小檗科 |
屬: |
小檗屬 |
|
|
|
產(chǎn)地分布 |
原產(chǎn)于我國東北南部、華北及秦嶺,日本亦有分布。多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林緣或疏林空地。各大城市有栽培。 |
|
|
形態(tài)特征 |
為小檗的栽培變種,是20年代在歐洲培育出來的優(yōu)良種類。落葉灌木。枝叢生,幼枝紫紅色或暗紅色,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。葉小全緣,菱形或倒卵形,紫紅到鮮紅,葉背色稍淡。4月開花,花黃色。略有香味。果期9-11月,果實橢圓形,鮮紅色。掛果期長,落葉后仍可綴滿枝頭。 |
|
|
生長習(xí)性 |
適應(yīng)性強。喜陽,耐半陰,但在光線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。耐干旱,適生于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。耐寒,但不畏炎熱高溫。萌蘗性強,耐修剪。 |
|
|
園林用途 |
紫葉小檗焰灼耀人,枝細密而有刺。春季開小黃花,入秋則葉色變紅,果熟后亦紅艷美麗,是良好的觀果、觀葉和刺籬材料。園林常用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,效果較佳。亦可盆栽觀賞或剪取果枝瓶插供室內(nèi)裝飾用。惟其植株為小麥繡病之中間寄主,栽培時要注意。 |
|
|
繁殖培育 |
主要用播種繁殖,春播或秋播均可。扦插多用半成熟枝條于7~9月進行,采用踵狀插成活率較高。此外,亦可用壓條法繁殖。定植時應(yīng)進行強度修剪,以促使其多發(fā)枝叢,生長旺盛。 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