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梅花是一種臘梅科植物。臘梅的花蕾干燥,又名雪里花,一般在1
- 所 在 地江蘇宿遷
- 發(fā)布時間2021/3/25
- 瀏覽次數(shù)1267
聯(lián)系方式
- 沭陽縣海清苗木基地
- 聯(lián)系人:楊伏領(lǐng)
- 所在地:江蘇 宿遷
- 地 址:沭陽縣顏集鎮(zhèn)沙灣花木區(qū)
- 手 機:18724173434
- 電 話:-
- 認(rèn) 證:
臘梅花是一種臘梅科植物。臘梅的花蕾干燥,又名雪里花,一般在11月中旬開花直到次年3月左右,花期很長。初春花未開放時采摘,及時低溫干燥。干燥花蕾呈圓形、矩形或倒卵形,長1~1.5厘米,寬約0.4~0.8厘米,花被疊合作花芽狀,棕黃色,下半部由多數(shù)膜質(zhì)鱗片所包,鱗片黃褐色,略呈三角形,有微毛。氣香,味微甜,后苦,稍有油膩感。以花心黃色、完整飽滿而未開放者為佳。
臘梅花產(chǎn)自湖北、江蘇、浙江、四川、貴州等地,性喜陽光,亦稍耐陰,較能耐旱,害怕水澇。有一定的耐寒能力,但卻畏風(fēng),在當(dāng)風(fēng)口種植的臘梅,小花蕾常不開放或花瓣常被吹焦枯萎,花期延遲。落葉灌木、株高可達(dá)4m,常叢生,根頸部很發(fā)達(dá),呈塊狀,江南稱作“蠟盤”。小枝呈四棱形,老枝近圓柱形,葉對生,近革質(zhì)長橢圓形,全緣葉表面綠色而粗糙,葉背面灰色而光滑。花單生于枝條兩側(cè),黃色,梢有光澤,芳香?;ㄆ?1月~翌年3月,瘦果多數(shù),茶褐色,果期4~11月。成熟時花托發(fā)育萌果狀,上部收縮。
溫馨提示: 以上是關(guān)于【臘梅花是一種臘梅科植物。臘梅的花蕾干燥,又名雪里花,一般在1】的詳細(xì)介紹, 產(chǎn)品由沭陽縣海清苗木基地為您提供,如果您對沭陽縣海清苗木基地產(chǎn)品信息感興趣可以聯(lián)系供應(yīng)商 ,您也可以查看更多與【臘梅】相關(guān)的產(chǎn)品!
- 基地特色苗木品種有: 1.綠籬色塊類:龍柏、衛(wèi)矛、扶芳藤、金葉女貞、大葉黃楊、小葉黃楊、金邊黃楊、紅葉小波、小葉女貞、紅王子錦帶、紅葉石楠、金葉蕕、紅帽月季、八仙花、法國冬青、龜甲冬青、黃帽月季、豐花月季、灑金柏、劍麻、紅葉女貞、水臘、薔薇、迎春、連翹、側(cè)柏、金絲桃、海桐、石榴、紅天竹、雪松、蜀檜、地柏、沙地柏、扶芳藤、紅花繼木、石楠球、火棘球、枸骨球、木繡球、三裂繡線菊、李葉繡線菊、金山繡線菊、紅花繡線菊、金焰繡線菊、珍珠繡線菊等優(yōu)質(zhì)苗木。 2.行道樹類:櫸樹、高桿女貞、櫻花、紫荊、紫薇、廣玉蘭、白玉蘭、紫玉蘭、黃玉蘭、銀杏、法桐、紫葉桃、碧桃、木瓜、國槐、垂槐、黃金槐、垂柳、金絲柳、欒樹、白臘、合歡、水杉、紫葉李、木槿、江南槐、棕櫚、中華燈臺樹、雜交馬褂木、七葉樹、黃連木、楓楊、龍爪槐、 苦楝、 泡桐、火炬、 紫葉桃、紅楓等苗木。 3.花灌木:紅梅、綠梅、垂梅、龍游梅、白梅、臘梅 >>詳情
- 主營產(chǎn)品:臘梅,紫丁香,紅梅,塔柏,冬青小苗,瓜子黃楊球
- 企業(yè)類型:個人經(jīng)營者
- 員工人數(shù):10
- 成立時間:2008-1
臘梅|梅花|形態(tài)特征:落葉灌木,高達(dá)4米;幼枝四方形,老枝近圓柱形,灰褐色,無毛或被疏微毛,有皮孔;鱗芽通常著生于第二年生的枝條葉腋內(nèi),芽鱗片近圓形,覆瓦狀排列,外面被短柔毛。葉紙質(zhì)至近革質(zhì),卵圓形、橢圓形、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,有時長圓狀披針形,長5-25厘米,寬2-8厘米,頂端急尖至漸尖,有時具尾尖,基部急尖至圓形,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?;ㄖ诘诙晟l葉腋內(nèi),先花后葉,芳香,直徑2-4厘米;花被片圓形、長圓形、倒卵形、橢圓形或匙形,長5-20毫米,寬5-15毫米,無毛,內(nèi)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,基部有爪;雄蕊長4毫米,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,花藥向內(nèi)彎,無毛,藥隔頂端短尖,退化雄蕊長3毫米;心皮基部被疏硬毛,花柱長達(dá)子房3倍,基部被毛。果托近木質(zhì)化,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2-5厘米,直徑1-2.5厘米,口部收縮,并具有鉆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?;ㄆ?1月至翌年3月,果期4-11月。 落葉灌木,高可達(dá)4-5米。常叢生。葉對生,紙質(zhì),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全緣,芽具多數(shù)覆瓦狀鱗片。冬末先葉開花,花單生于一年生枝條葉腋,有短柄及杯狀花托,花被多片呈螺旋狀排列,黃色,帶蠟質(zhì),花期12-1月,有濃芳香。瘦果多數(shù),6-7月成熟。原產(chǎn)我國中部,現(xiàn)各地都有栽培。性喜陽光,能耐蔭、耐寒、耐旱,忌漬水。臘梅花在霜雪寒天傲然開放,花黃似臘,濃香撲鼻,是冬季觀賞主要花木。臘梅的花經(jīng)加工是名貴藥材,有解毒生津之效。